中云经视 国际融媒

消费

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长征之歌》以长征精神鼓舞奋进新征程
浏览数:305075  日期:2023-02-22  
2023-02-10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者:唐经刚
播报普通话

春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历史纵深与时代高度有机融合的精巧构思,以记叙采访和讲述故事自如切换的表达方式,再次具象而深刻地诠释长征精神,鼓舞激励奋进新征程的中国人民以实干赢得这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六集分别为:《让长征文物活起来》《跨越时空的承诺》《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奇迹在万里征程闪耀》《红飘带上的诗与远方》《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每集50分钟,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展现长征精神的代代传承。专题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节目播出期间,相关内容总台跨媒体触达人次5.21亿次,全网总点击量13.4亿,相关视频全网置顶9次,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追剧的观众和网友纷纷留言:“向英勇的红军致敬”“当年他们的赤子心,历经百年沧桑依然不改。选择了红星,就一辈子为了人民”“看得泪眼模糊,吾辈当更强”“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一、通过诠释长征精神历久弥新,讲好中国故事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与以往长征题材纪录片不同的是,《长征之歌》首次以反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切入点,挖掘长征历史中的人物、故事,讲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体现出“长征与我们”的创作理念。该片展示了陈云首次向共产国际报告长征的珍贵文献;讲述了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保安拍摄的照片,使毛泽东和中国红军的形象第一次向世界亮相;呈现了美籍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见证了人民军队风貌和发展,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等故事。《长征之歌》摄制组共拍摄84个人物故事、历史故事,采访人数多达217人。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片使用了33位老红军口述历史资料,同时又抢救式采访到6位参加过长征的百岁老人。通过这些老红军的记忆和讲述呈现长征精神,本身就是珍贵史料,即便他们没有过多语言表达,这种亲历者的故事讲述仅凭举手投足就足够打动人心,让观众感受到岁月冲击与长征精神的延续。主创团队特别制作《长征老红军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在节目播出期间集中投放,让当代青年走近红军历史,感受长征精神的生生不息,融合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同样感人至深的是新时代长征路上的英雄模范人物,比如南仁东、黄文秀等,节目用了大量篇幅,调动影像资料、同期采访等丰富手段,讲述他们心系祖国和人民,为了科研事业和脱贫攻坚献出宝贵生命的鲜活故事。这些有细节、有温度、有感情的人物故事背后,运用历史逻辑的强大内核,体现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激励接续奋斗的澎湃力量。

二、创新推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让文物“活起来”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红军长征途经15个省(区、市),沿线留存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教育价值。聚焦这些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等,将三年来长征沿途各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实干实绩首次集中呈现,这是该片的又一创新亮点。《长征之歌》在文物和文化的呈现上,大到对遵义会议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工程、泸定桥铁链制作技艺传承等的展示,小到对红军门板、红军传单、红军标语、红军党员登记表、红军报名时丈量身高的标线等具体文物的深描,形成了层次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叙事矩阵。片中多次提到,需要通过数字化保护、创新性保护,以适合青年人观看观展习惯的方式向青年人传播红军精神,这无论从专题片的教育意义,还是整个红军文化的传播意义上讲,都值得充分肯定。只有让长征文物“活起来”,只有让长征精神在青年人群中得到有效传播,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和代代传递。因此,该片无疑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个部分。

践行“四”,用心用情记录新时代新征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总台摄制组派出外拍团队近60人,分6个组到各地拍摄,外拍总素材超过400小时,完成片自拍量比例高达70%。摄制组跋涉长征15个省(区、市),111个县(市、区),总行程45210公里。专题片沿两条线索铺展开来,一条是长征行军的时空线,一条是记者采访的路线。通过记者的采访发掘和对视觉奇观的独特表达,观众在新旧对比中看到了岁月和时代前行的滚滚车轮,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之伟大。比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国天眼、赤水河红军大桥、乌东德水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拉滩光伏电站,这些科技史上的奇迹,体现着长征的创新精神。而长征的途经地金沙江跨越峡谷的溜索、阿土列尔村几乎90度的天梯、阿布洛哈村悬崖山顶的村庄,都从曾经的生存困境走向稳步发展,如今交通便捷,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泸定桥、夹金山的今昔对比,也让观众看到长征精神对后世的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丰厚馈赠。总台记者用心用情记录的新时代建设奇迹与长征路上的战争奇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艺术地活化了长征精神,这本身就是在新时代长征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体现,也是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另外值得提及的还有,《长征之歌》通过呈现普通人对长征的各种形式的纪念和学习,表现了长征精神融入当代生活。例如,大量的青年人通过新媒体观看长征历史展览,普通人相约重走长征路,红军小学的学生们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安静聆听,中外游客和摄影家在长征路上忘情拍摄,中小学生学习红军故事篇章等。这些都有力表明长征精神已浸润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其在当代的感召力。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学习领袖的重要论断,《长征之歌》创新提炼出“长征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序曲”“长征是人们决心改变并取得成功的伟大宣言”“长征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等新命题,它们连同专题片的精巧构思、创新表达、融合传播等,都是对长征精神发掘和传承的又一次突破,值得好好总结。


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